黄金麻 址型岩体的岩石化学特点是Mg. Na高,Si, Fe, Al, K低.据25个岩体分析资料, SiO2 60-68.6% (yd和,o, 60)或67---71.3(角闪黑云母花岗岩黄金麻),TiO2 0.35-0.8%, A12O:一3.14-17.1%,Fe2Os+FeO 2.6-6.64%,M900.53-2.52, CaO 1.56-4.9400, Na2O 2.38-4.76oo,K2O 2.25-5.2300.主要化学指数K/(Na+K)0.26-0.48, Al/CNK 0.88-1.02, C/ACF 17.7-2了,A/ACF 33.4-49.5, MF除里松和灵山岩体为22.2-26.1 外,余为30.6-53.2(表3-7).Rb和Sr的丰度随岩石类型和地区不同而略有差异,总的趋势是华南岩省比华北岩省的Rb/Sr值高。如表3-8所示,南岭区的里松、太保、永和等岩体的Rb 148-272ppm, Sr 15-280ppm, Rb/Sr 0.5-4.24,而燕辽地区的1'.型岩体Rb 50- 169ppm,Sr 245-92oppm, Rb/Sr 0.054-0.7, Ti x 100/Si较稳定(0.32-0.93), K/Ca 0.73-3.29, K/Ca与SiO:呈正相关,Ba 500-1440ppm, Cu, Mo, Sn等成矿元素的变化趋势是燕辽地区M。高Sn低,南岭地区则相反(详见第十一章所述). 四、稀土元素地球化学
根据华北岩省8个岩体,华南岩省9个岩体共45个样测定资料(表3-9)可看出2 REE 115.29-337.80ppm(不包括Y,以T各覃均同此)。ELREE/THREE 8.7-28.5, La/ Yb 12-74.2, c5Eu 0.44-1.18, Eu/Sm 0.12-0.29, La/Sm 5-11.4, aEu值随全岩的SiO:含量增加而急剧降低,即负Eu异常明显.例如房山岩体的SiO260-65%, 6Eu 0.98-1.12,而里松和灵III的SiO2 70-69,4%,BEu 0.44-0.55,La/Yb值的变化并不完全取决于SiO:的变化而表现出明显的区域性差异.例如,在SiO2相同的条件下进行比较. 燕辽地区的La/Yb值比南岭地区的高.前者为23-107,后者为12----22.8, ELREE/EHREE 前者为13---67.5, 7.4-12.1.这一情况表明南岭地区的1'型岩体富含重稀土(图3-10, 3-} 11),且轻重稀土的分馏程度高.从而有力地证明:,卜闲东部的下地壳成分是不均一的.这一现象在进行规划区域找矿和成矿远>预测时,应予以足够的垂视.
闪长质包体的主要特征及其地质愈义 前已提及,I'型岩体的最显著特征之一是赋存有大量的闪长质包体(又称显微粒状包体,基性包体,暗色捕虏体,角闪石一斜长石捕虏体,内源包体等).包体的成因目前尚有争论. 笔者认为,弄清它的主要特征和成因对解决I'型岩体的成因及成矿区域性差异的原因等有关问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而对此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现着重论述下面几方面的特征。 (一)闪长质包体的外貌特征及其有关的数学统计
包体的外形浑圆,多为椭圆形或纺锤形,长径一般都小于30cm,且以大于10cm者居多。包体具微粒变晶结构(0.1-0.3mm)或斑状变晶结构,斑晶以斜长石为主,但角闪黑云母花岗岩
黄金麻体(如里松)中的这类包体亦常见大的钾长石斑晶(照片11).基质主要由斜长石、角闪石及黑云母组成,仅含少量的石英和钾长石,副矿物以磁铁矿、栩石和磷灰石为主.经 12个岩体104个点统计(表3-10M3-13 ):包体的分布密度为。.6-8.6个/。“不等,包体含量(包体面积与测量面积的百分比)为。.27-9%不等.长径小于lOc。的包体占统计个数 60-93。仅北京黑山寨岩体例外,长径小于10cm者仅占31.5%,而长径10-30cm者占60% 包体的分布极不均匀。以寿王坟岩体为例,经22个点统计(表3-12)包体密度为。.06-5个/ m2,以。.2-0.6者居多,占统计点数50%以上.包体含量0.02---3.4,以0.2-0.7%者居多(占统计点数50%以上).又如里松岩体经10个点统计(表3一工3),包体密度为。.4-7.1 个/m2,以2-5者居多(占统计点数50% ),包体含量0.22--3.79%,小于I%者占统计点数的.
应强调指出的是,由于受野外露头条件的种种限制,va点的统计面积很难统一,因而统计的代表性和精度受到一定的影响,但其分布的不均匀性仍是明显的.包体长短径之比的变化对于一些具等轴切面的底辟式岩株有随距岩体边部距离减少而增大的趋势。以房山侵入体为例(表3-14),内部相(v63 )经12个点统计,包体长短径比率小于2者占统计个数65.2%, 比率大于5者仅占I.7% ,而边缘相( vai)经8个点统计,比率小于2者占38.4%,大11,5者占 7.3%.特别是在岩体西;}七部车厂一带,岩体受挤压部位,包体长短径比率大于5者占37%. 这一现象说明,包体来源于深部,它伴随岩浆上升运动而产生塑性变形(照片12),当岩浆运动受阻强烈时,其塑性变形亦强烈.
包体的数量和岩性特点与就地围岩岩性变化无关.例如与灰岩接触的房山岩体和寿王坟岩体,与片麻岩接触的烧锅地岩体、帽山岩体,与砂页岩接触的安徽太平岩体、广东永和岩体,其产出的闪长质包体的矿物组合及其它特征(详见后述)基本一致,证明这类包体并不是就地灰岩捕虏体改造而成,而是来源于深部.
(二)闪长质包体的岩石学特征 包体比主体色深,即富含暗色矿物。经16个岩体38个样的含量统计(表3-15),其矿物的平均含量和变化范围为:斜长石57.5% (41-78% ),黑云母16.5%(0.2-34.6%),角闪石一2.8%(0--44.4%),钾长石5% ( 0-36.3%),石英4.4%(0-13.5%),副矿物3.8% (.0.4---5.9)。常见副矿物为磁铁矿、檐石和磷灰石。
包体具显微粒状变晶结构(照片13)或镶嵌结构(照片14),其主要特点是斜长石和角闪石为短柱状(0. I-0.3mm) ,晶粒边界之间交角为120",亦称三连点结构。包体与主体接触处界线分明,且无冷凝现象,但镶嵌结构十分明显(照片15, 16),表明包体与岩浆之间长期处于平衡状态。在某些包体中尚可见到重熔痕迹.如白家店岩体的闪长质包体(样号 309-1 )具半熔蚀状的斜长石分散于第二世代的长石之间,残存的斜长石具弱的双环带结构 (两环),它与岩浆岩中多环状的环带结构明显不同(照片17, 18 )。其它特征是;斜长石的双晶不发育,石英和钾长石总是呈它形填隙于斜长石或暗色矿物之间.在野外露头上,主体岩石有时呈细脉状切割包体或钾长石变斑晶,呈断续定向分布,表明钾长石变斑晶的形成与岩浆流体沿包体微裂隙的渗入有关。这种现象在房山岩体及里松岩体都能见到。